ISO9000标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吸取了百年来世界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精华,它又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可以有效地提高组织的市场适应能力,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
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会(ISO/TC176) 于2009年公布2008版ISO9000系列标准
新版标准内容的项目: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PDCA方法
P--(策划)
D--(实施)
C--(检查)
A--(处置)?
企业申请和取得认证的主要程序
申请和取得产品认证的主要程序如下:
①提出申请意向。企业向有关认证会口头提出申请认证意向,询问需要了解的事项,并索取有关资料。
②咨询(非必要程序)。如果企业有需要,可向咨询机构提出咨询请求,咨询机构派企业建立质量体系,编制质量手册,进行质量体系审核(预检查)。
③提出正式申请。企业填写认证申请书(可向认证会索取统一印制的空白申请表)。附上质量手册,寄交(或送交)有关的认证会。
④认证会审查申请书,同意后向企业发出接受申请通知书,告知应缴纳的费用。
⑤企业按通知书的要求缴纳费用。
⑥认证会任命一个检查组,负责对申请企业的质量体系进行检查,将检查组名单通知申请企业。
⑦检查组审查企业提交的质量手册是否满足GB/T 19001-ISO 9001的要求;如不满足,向申请企业提出,请其修改或提供补充材料,直到基本满足为止。
⑧检查组长制订检查计划并发给申请企业一份,计划内容包括:被检查方的名称和地址,检查组成员,检查的目的,范围和依据,检查日期,检查活动安排以及保密声明。
⑨各检查员对自己所承担的门编制检查表。
⑩检查组去现场检查,依据是GB/T 19001-ISO 9001和企业的质量手册,检查和评定申请企业质量体系的实际运行情况,质量手册的贯彻执行情况;检查结束前;由检查组长向企业报告检查评定的初步结果,告知“推荐”、“推迟推荐”或“下推荐”的结论。
检查组离厂前抽取样品并封样,由企业(或检查组)递交的检验机构,并寄交检验费。
如果是“推迟推荐”、企业应制定纠正措施,在检查组的期限内完成,达到满意的效果,并将纠正措施及其实施情况书面报告检查组长。
检查组长审查企业提交的纠正措施报告,必要时去现场复查,达到要求时即可推荐。
检查组编写并向认证会提交质量体系检查报告。
检查机构根据认证会的要求检验产品样品,向会提出校验报告,并由会寄送申请企业一份。
认证会审查质量体系检查报告和产品检验报告,符合认证条例和有关规章的规定要求时,向企业颁发认证证书,许可在今后出厂的申请产品上使用认证标志;如果经审查不符合要求时,应向申 请企业发出书面通知,告知不推荐的原因。
企业坚持并不断改进质量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接受认证会的定期监督复查,包括质量体系维持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认证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
ISO9000认证好处
1、规范内部管理,使作业标准化
2、系统地进行管理,减少不合格现象发生,提高工作效率
3、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增强顾客满意,争取更多的合作机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
4、树立企业形象,提高顾客合作的信心。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主导管理体系的作用
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地位是通过与管理体系的融合程度来体现的,融合得不好,质量管理体系的效用就会大打折扣。
实践中发现,认证机构和被认证组织彼此所关注的目标存在着不易弥合的距离,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某些组织在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后,只是片断地吸收、部分地采用,把凌乱的方法或者只言片语当成法宝,忽视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有的企业为行销好看或投标的需要,并没有真正把ISO9000的理念融入日常管理或工作流程中,甚至使质量管理体系成为一个“系统”,不仅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并达到应有的质量效果,反而成了包袱;
某些咨询和认证机构并不关心质量管理体系在组织中的地位给予其他管理方法、体系融合的程度,而企业又通常缺乏知识和必要的人力资源把一套完整、有机的体系与其他管理方法、体系融合起来;
部分认证机构不对客户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作认真客观的评价,使认证仅仅是“材料上通过”,在组织缺乏自主要求的时候,质量管理体系就形同虚设;
不少企业在准备认证时,用统计报表应付认证机构对统计技术的要求,编制与统计技术有关的程序性文件也不知从何处下手。
还有些企业在管理方法上盲目追求“”,没有根据自身的水平踏踏实实地落实基础工作,结果是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使用了不少时髦的新名词、新概念,但实际连基本的过程控制乃至检验工作还没有健全。
上述问题引发的矛盾,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应用过程。一方面,质量管理体系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用,甚至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作用并不明显,有些管理者还出现了“质量管理疲劳”,认为“质量管理体系也就那么回事”。另一方面,许多经过认证的企业苦于没有一种简约、系统、全面的主导管理体系为主干,将一些的管理理念、模式及方法串联融合起来,并体现在产品实现的过程中,因而在产品实现的过程中常常挂一漏万,只得针对出现的问题不断制定、修改各种制度、方法、措施。因此,企业在质量改进、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方面存在不少链接和融合的问题,使的理念、模式、方法不能实施。
面对这些现象,企业应建立全面的、具有相容性的主导管理体系,保证企业质量管理能够健康协调发展。实际上,任何组织在实际操作中都不可能在正常的生产运作之外单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所以,如何将质量管理体系与日常生产管理融合在一起,使摆在组织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每个组织的管理模式、文化、素质、环境、产品、组织理事、组织成熟度及利益相关者的期望都有其相对特性,很难形成一种可以套用的固定公式,也不是外人可以代劳的。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不仅是一种质量管理、管理控制手段,还是一个能满足从采购到加工生产过程再到交付顾客及持续改进等一系列紧密相扣并在各环节受到监测、控制的管理体系,覆盖了生产运作的各个流程。因此,ISO9000质量体系不仅可以作为质量控制标准,更是一个可以贯通全部产品实现过程的主导管理体系。
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导入企业使之成为主导管理体系,还必须由企业的高管理者统筹建立和实施。组织的高管理者应该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仅仅视为质量控制手段的认识,才能知道体系的导入及与各种管理方法、模式和文化的融合,这种改进对组织来说是全流程和的。
m.gybtygybty.b2b168.com